关于张小龙在微信公开课里预告的微信“短内容”的猜想,坐等打脸


在2020年微信公开课里,张小龙提到了他对于互联网信息互联影响的思考,分别是隐私的出让,信息获取的被动,社会关系的扩大和复杂,信息传播的快速,信息选择的困难,信息的多样性和搜索的困难。在这7点思考中,他着重延伸了“信息的多样性”这个思考,其中讲到了微信当年的两个小小的失误,一个是公众平台很长时间都只有PC Web版,没有手机版,这样就限制了内容创造者的范围,另一个更重要的就是公众平台的原始想法是取代短信成为一种基于连接品牌和订户的群发工具,并且有效的避免垃圾短信,按理说文字、图片或视频作为载体都是可以的,但微信一不小心把它做成了以文章作为内容的载体形式,而忽略了短内容、文字和图片的形式。

所以微信缺少了一个人人可以创作的载体,为了论证这一点,我们先简单回顾一下微信信息互联相关的3个重要功能。

1. 聊天(即时通信)

locdEj.jpg

聊天作为微信的最核心功能,用户可以一对一聊天,也可以通过微信群聊天,但聊天很难称之为“创作”,有三个主要原因,一是杂讯太多很难创作。无论是一对一聊天还是群聊,我们都在一个虚拟的场景中对话,我们不仅输出我们的观点,我们也同时接受着别人的观念,这种情形下很容易有太多的“杂讯”,虽也有金句或者观点,但都是琐碎的,人们往往难以进入创作状态,而更容易进入聊天状态。二是信息不方便保存和查阅。微信的逻辑是删除对话框内容也一起删除了,而因为杂讯太多搜索功能也不太好用。第三是隐私问题。在聊天过程中的内容因很容易涉及隐私而不能被广泛分享。所以聊天功能不能作为人人可以创作的载体。而想要设计“短内容”产品,就需要尽量屏蔽创作杂讯,方便保存和查阅,同时尽量不存在隐私泄露的问题。

2. 公众号

loWTFH.jpg

公众号在设计初期被设计为连接品牌和订户的工具,并且希望有效的避免垃圾短信,所以在初期创作平台集中在PC Web端,设计了每天最多只能发一次的规则,而正是这个规则,使微信有效的避免了公众号垃圾信息泛滥的同时,把公众号推向了以图文作为主要载体的信息互联的形式。图文的优点是比视频阅读方便,比图片或短文字传播的信息量大,但图文的形式提高了创作的门槛,用户需要用PC去创作,用户需要长期坚持写文章。次数限制加上较高的创作门槛,导致公众号不能作为“短内容”产品。如果想要设计短内容产品,就需要用户可以用手机创作,同时取消每天发送一次的限制。

3. 朋友圈

lo46YQ.jpg

张小龙在微信公开课提到了微信很重视人人都可创造的内容,然后拿朋友圈举例,说“朋友圈之所以默认是发照片视频的,是因为当时我有一个认知,对于十亿人来说,让每个人发文字是不容易的,但是,发照片是每个人都可以做到的。”说明朋友圈是张小龙心中人人都可创造内容的一个案例,但如果想要作为一个创作载体,那么朋友圈有3个问题,第一是好友可见,基于朋友圈的定位,朋友圈的内容只有好友才可看得见,而创作需要更多人看见;第二是无法传播,好的创作内容如果想要被看见,有两种方式,一种是类似于今日头条的智能分发模式,一种是基于关系的推荐模式,朋友圈都不支持;第三是无法形成社区,如果一个人持续输出有价值的短内容,从而聚集起了一批对相同内容感兴趣的人的话,是需要形成一个小社区,才会有粘性和长尾,而微信不具备这个条件。所以如果要做短内容产品,就需要基于内容可见,易于传播同时能够形成社区。

被隐藏的“圈子”

很多人不知道的是,微信还有一款社交产品,那就是“圈子”,目前微信圈子入口隐藏还比较深,用户需要进入 「发现」->「搜一搜」,然后搜索“圈子”找到,点击服务下方的“进入圈子”或“微信圈子”小程序均可进入,如下图所示:

lobl3F.jpg

有点类似于豆瓣小组或者贴吧,圈子就是聚集对某个话题感兴趣的人,并且鼓励在该话题下投稿,如果投稿或交流多了,达到了足够的积分,自己也就具有了创建圈子的权利,就可以建一个自己的圈子。

lobh8S.jpg

如果微信想要做一个陌生人社区,而这个社区又是人人可以创作,那么圈子是一个已经做出来的载体,它本身就是社区形式,人群聚集是基于对某种事物的兴趣,而圈子的创建者又是用户本身,那么除了头部的热门圈子外,也会形成巨大的长尾圈子。圈子的具体功能我就不多介绍了,大家可以去微信搜一搜,搜索圈子自行体验。

我的猜想:“短内容”公众号

2020年抖音已经有4亿日活,快手也已经有3亿日活,抖音普及了一二线短视频的创作,快手普及了三四线,腾讯砸巨资投微视效果也不太好,腾讯在短视频领域竞争处于劣势,而短视频是短内容重要的一部分。

微信想要做短内容,那么短视频就不得不成为重要的需要考虑的一环,而现有公众号矩阵里主流是图文模式,并且不支持一天多次群发,那么就需要一个新的公众号类型,这个公众号类型具有以下特点:

  1. 可直接在手机编辑短视频,短文字或短图文;
  2. 一天可多次发送;
  3. 短内容公众号可被订阅,可被转发到群或朋友圈,但即使订阅也默认不会主动推送;
  4. 微信专门提供一个短内容的入口,其算法基于朋友的看一看推荐(也有可能合并在看一看里),但是只会显示被推荐多少次,不会显示是谁推荐的;

这样微信可释放现在的公众号的短内容需求,完善公众号矩阵,弯道超车抖音快手。服务号完成企业对用户的服务,订阅号连接品牌与用户,而“短内容”号连接个体与用户,使长尾的小号也有生存的空间。